繼取代了現金、門禁、公交卡之后,智能手機想讓你把車鑰匙也“扔”了。日前,蘋果發布了iOS 13.4的第一個測試版,亮點在于出現了一個“CarKey”的接口,意味著用戶有望使用iPhone和Apple Watch來解鎖、鎖定和啟動汽車。蘋果不是第一個想“革車鑰匙命”的玩家,也不會是最后一個。消費電子巨頭想要搶灘智能汽車的市場,而汽車制造商們也不想把這塊蛋糕拱手讓人??瓷先?在萬物智能的時代,車鑰匙的形態似乎要迎來終局。蘋果入局車鑰匙,刷iPhone上車的日子似乎不遠了而過去的100多年間,它的誕生和演變,徹底改變了人類出行的同時,也豐富了未來汽車的打開方式,稱得上是一部微縮版的工業文明史。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Karl Benz)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但現代車鑰匙最主要的兩大功能——點火和防盜,在最初的汽車上面都沒有用武之地。那么問題來了,如何發動車輛?靠我們陌生又熟悉的手搖把手。陌生是因為它早就被現代乘用車淘汰,熟悉是一些農用拖拉機還是會用如此復古的方式啟動。100多年前的手搖把手彎折為三段,中間和兩邊均呈90度垂直,重量不輕。要想啟動汽車,得先 把汽油倒進汽車,然后使勁轉動插入車頭的手搖把手,借此讓發動機開始工作。整個過程相當費勁,對臂力不足的女性駕駛者尤其不友好。手搖把手充當了早期的車鑰匙角色 來源:Autohome1908年冬天的一個夜晚,一位女士駕駛汽車,在底特律河的百麗島通往市區的橋上拋錨。她沒有足夠的力氣轉動把手啟動發動機,只能在路邊等待幫助。恰好,凱迪拉克總裁亨利·利蘭(Henry Leland)的好友拜倫·卡特(Byron Carter)開車路過,他向女士伸出了援手。然后不幸發生了。因為點火裝置沒有放好,卡特搖動把手時,發動機產生回火,引得把手突然反轉沖出,重重地打在了他的下頜上。突然受到嚴重撞擊加上出現了并發癥,卡特失去了生命。聽聞好友死訊的利蘭悲傷難抑。因為出事車輛也是凱迪拉克生產的,作為總裁的他痛下決心:一定要找出更安全的啟動方式。他找到了名聲在外的發明家查爾斯·凱特林(Charles Kettering),希望后者能幫他實現愿望。用電動發動機代替手搖把手,凱特林早有考慮,但馬力足夠大、體積又可以裝進汽車引擎內的電動機,在當時被認為幾乎沒有可能造出來。但凱特林還是答應了下來,雙方約好1911年2月底之前拿出樣品。最終在那年2月17日,凱特林和他的同事們交出了第一臺貨,同時向美國國家專利局遞交了專利申請,名稱為“引擎啟動裝置(engine start device)”。凱特林和他發明的引擎啟動裝置 來源:Cadillac Motor Car Division進展非常順利。利蘭試駕了裝上電動啟動器的汽車之后,感覺良好,立即向凱特林所在的公司訂貨12000臺,并用于凱迪拉克1912年的新車上。凱特林的專利也在1911年6月15日通過申請,得以公布。在利蘭決定改進汽車啟動方式的同時,另一場事關汽車命運的變革也在醞釀。1908年9月27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推出了第一款產品T型車。它價格低廉、實現了大規模量產,使汽車作為一種實用工具開進了尋常百姓家,美國也從那時開始成為了“車輪上的國度”。汽車最開始是富貴人家的玩具,后來逐漸成為了大眾的工具 來源:pixabay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上了汽車,原先點火方式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的缺點,被進一步放大。發明家們絞盡腦汁,終于在上世紀20年代創造出了刀片式車鑰匙,小小的一片金屬插入、旋轉便可完成點火過程。但當時鑰匙的功能還只限于點火。到了1949年,美國汽車制造商克萊斯勒打算做點與眾不同的“大動作”。后來人們看到,那一年出產的克萊斯勒汽車都裝上了新的鑰匙啟動系統,點火鑰匙的開關嵌入了美麗的木紋儀表盤中。第一次,車鑰匙集點火、啟動于一身,還附帶了鎖定方向盤的功能。克萊斯勒汽車上的點火裝置 來源:Classic NOS Parts只是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別人。精明的盜車賊發現,車鑰匙薄薄的一片復制起來太容易了,同一輛車可以被多把鑰匙開走。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汽車盜竊犯罪的發生率在美國達到高峰,引得人心惶惶。心系銷量和口碑的制造商們,不得不開始在加強防盜上下功夫。1986年,為了讓旗下的高端跑車科爾維特更難被盜,雪佛蘭在鑰匙內增加了編碼電阻器,沒有它就不能啟動汽車。這也標志著汽車防盜系統的開端,到了上世紀90年代,大多數通用公司的汽車都配備上了經過特殊改造的鑰匙。其他車企也紛紛鉚足了勁,推出了各自的車輛防盜方案。1990年,雷克薩斯LS400率先使用激光切割鑰匙,這個新設計足夠稀缺、難以復制,因此也有效地提高了安全性。同一年,捷豹則開發出了提布鑰匙(Tibbe Key),同樣也是為了車輛安全考慮。捷豹的Tibbe鑰匙 來源:keylessshop就這樣,汽車防盜的努力和竊賊作案的手段一直呈現左右互搏的狀態。但人類的警戒心,在生活風平浪靜的時候總是懶洋洋的。據美國國家保險犯罪調查局的調查數據,整個美國2000年共有116萬輛汽車被盜,這個數字背后是大多數美國車主防盜意識的缺乏。盡管61%接受調查的人聽說過汽車被盜的事情,但多數人依然不會采取任何防盜措施,55%接受調查的人不給汽車上鎖,34%的人讓汽車的窗子開著,6%的人甚至在離開汽車去辦事時將車鑰匙留在車上。優秀的產品總是在不斷自我迭代,因為它們知道用戶本性貪婪。除了增加安全性之外,汽車工程師們開始對車鑰匙動起了別的心思。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便攜式的信息終端(Key Fob)當屬其一。這個可以遙控解鎖車輛的小玩意是獨立的個體,避免了把車鑰匙交給陌生人的擔心,助推了泊車業務的誕生與發展。但也有人覺得點火啟動和遙控用兩個鑰匙有點麻煩。于是1990年,梅賽德斯-奔馳SL系列決定讓它倆“合體”——彈簧刀(Switchblade)鑰匙出現了,點火啟動的鑰匙齒片藏在Key Fob里面,按一下按鈕便會“咻”的一下彈出來,就像彈簧一樣。就這樣,車鑰匙完成了從機械鑰匙到芯片鑰匙,再到遙控鑰匙的轉身,有了那么一點點智能的味道。但還不夠,它還能更酷一點。2015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2016款寶馬7系首發亮相。手勢控制、健身按摩、離子香氛……這款新車在當時亮點滿滿,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它的“車鑰匙”,或者可以稱呼它為智能觸控屏幕。寶馬7系的觸控屏鑰匙科技感十足 來源:carscoops手里拿著觸屏鑰匙,車主在距離車輛300米以內的地方都能遙控解鎖或者鎖定車門, 設置車內的溫度以及打開行李箱。通過觸摸屏幕,即使車內沒有駕駛員也能實現遙控停車。顯示屏還會提示汽車各個部位的狀態信息:哪里的燈亮著,油箱里還有多少油,下一次保養在什么時候等等問題一目了然。寶馬可以把車鑰匙變成小型的手機屏幕,別人為什么不能把手機屏幕變成車鑰匙?對科技進步敏感的汽車行業,認出了消費電子全面革新的風暴。在Model 3橫空出世之前,特斯拉旗下各款車的車鑰匙是一個黑色的迷你汽車模型,當它靠近汽車時,車門接收到信號后會自動打開。但2017年Model3全球首發交付的時候,實體車鑰匙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機藍牙解鎖車輛,而手機沒電的時候,可以用備用的NFC卡片進行解鎖。特斯拉Model 3的黑色NFC卡片可以用來開啟車門在那之后,“無鑰匙”技術成了各品牌新車發布會上炫耀的標配。汽車制造商們要么潛心鉆研,開發自己的手機應用;要么選擇和華為、小米等智能手機大廠合作,聯合發布“黑科技”。林肯汽車于2019年推出了“手機即鑰匙(Phone as a key)”功能,算是很好地點了題。林肯總裁喬伊·法洛蒂克說,這是為了讓你更輕松,你不必再記得鑰匙到底放在哪兒了。對汽車行業來說,蘋果在手機、手表等終端設備上引入車鑰匙功能是一則信號??梢灶A見的是,越來越多的可穿戴設備生產商,會陸續加入爭奪“無鑰匙進入”市場的行列。過去只會出現在科幻電影里的場景,正在慢慢變得真實可感。車鑰匙實體的消失是一個幾無可辯的趨勢。目前我們還需要借助手機交換信息,未來是不是沖著車門眨眨眼,它就能知道你是想打開還是鎖上,也未可知。正如線上支付慢慢殺死了錢包,車鑰匙的消亡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那些過去習慣把豪車鑰匙拍在聚會桌上的朋友,可能得想想今后怎么不露痕跡地秀出手機APP的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