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新媒體CEO劉爽。 今年5月,躊躇近6年的鳳凰新媒體終于實現了登陸美股市場的美夢,曾斷言微博是個屁的CEO劉爽也順勢成為互聯網上市狂潮中的一員。然而中資概念股 屢遭質疑,堅挺一個月的鳳凰新媒體也終究走向了破發的深潭。劉爽接受了京華時報記者的專訪,論斷互聯網時下熱點,尤其是對微博,雖承認自己判斷有失誤,但 依然認為持久度需待觀察。經歷律師到媒體的華麗轉身劉爽,人如其名,爽快耿直,霸氣外露。我的父母就像我人生的兩本書。父親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俄羅斯文學的老師,專注且嚴格,教我如何做事;我母親從事外貿工作,善良而樂觀,教我怎樣做人。劉爽開篇即將功勞歸于父母,他的成長過程一如多數家教背景良好的北京土著娃,從一開始就注定向上且成功。1996年,手握美國杜克大學法學博士畢業證書的劉爽順理成章地成為華爾街一流律所的一名執業律師,曾參與了百度、阿里巴巴、網易、搜房網等多家企業的融資、并購及海外上市。2000年,互聯網泡沫擊碎了很多年輕人的發財夢,也為劉爽開啟了職業生涯的另一扇門。我從小就喜歡媒體,小學時候就跟我父親搶著看《參考消息》。做律師從來都不是我的終點定位,我希望有一天能借此進入傳媒行業。彼時正值鳳凰衛視登陸港股,劉爽順勢以總裁特別助理身份加入鳳凰衛視,后任職鳳凰衛視副總裁,實現了職業生涯的華麗轉身。以特別助理的身份踏入鳳凰,劉爽的角色很特別,從內部管理到外部戰略,從法律到財務,從策略到實務,劉爽幾乎飛遍了整片天空,最終空降至鳳凰新媒體 這片處女地。在自信的劉爽看來,鳳凰之所以選擇他執掌新媒體,看重的就是他職業經理人的素質。在他的理解中,鳳凰新媒體是鳳凰網的學名,他更愿意把自己執 掌的舞臺稱為鳳凰網。觀點微博持久度有待觀察2010 年6月2日的一次論壇上,劉爽指出微博在國外是網友用來報道新聞、傳播緋聞、交流對奧巴馬政策看法的,中國沒有這樣的環境。隨即,他舉例表達了對中國 當下微博的看法。之后,這一系列的論斷被外界簡化為微博是個屁,各種聲音甚囂塵上,有人說他是吃不到葡萄的狐貍,有人說他是跟不上潮流的老土。時隔一年后,各大門戶
網站的微博已漸成氣候,鳳凰網也有了自己的微博,但并未將其作為發展的重點。劉爽在回望一年前的那次口水漩渦時,哈哈一笑應之,不僅接受了外界斷章取義對他的微博是個屁說法,也坦然地承認了自己當初有兩個判斷失誤。微博的內容,真正有意義的有多少?很多都是名人的口水,百姓的家常,瑣碎而且情緒化。從這個意義上講,微博就是個放屁的地方。老百姓有屁不能憋著,就 得放出來,這是微博的積極作用。但是,我也承認我當初有兩個判斷失誤。談及此處,劉爽微笑著順勢捋了一下修剪整齊的頭發。首先,我低估了管理層的包容 與大度。微博上的很多言論,暫且不論真實與否,確實存在一些相當尖銳、非主流的聲音,開始我懷疑這樣的微博能否存活?,F在看來,我錯了;其次,開始我認為 140字的限制,事實都未必能交代清楚,更何況觀點的交鋒?現在來看,微博讓很多人陷入了淺思考、淺閱讀,生活變得碎片化。顯然,精英式的閱讀與思考,只 適合少數人。如今再去權衡微博的對與錯,劉爽做了一個比喻:如同長褲與短褲,你能說誰好看誰不好看?但他依舊認為,以博客的興衰為 例,市場每到一個特定的時期都會有熱點出現,熱點的持久度需待觀察。就新聞傳播而言,內容為王的價值取向永遠不會改變,變的只是渠道。正如眼下正熱的傳統 媒體與新媒體的大對決,出身于傳統媒體、崛起于新媒體的劉爽認為,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融合。戰略被挖墻腳是對鳳凰的認可2011年,對鳳凰網而言,成功IPO自然是其紀元性的一戰,但視頻業務元老劉春的臨陣跳槽也是其不可抹去的一筆。就在鳳凰網上市之旅如火如荼之時,主 管其視頻業務的鳳凰中文臺執行臺長劉春宣布出走搜狐視頻。盡管這并未阻撓鳳凰網的上市之旅,但卻讓江湖平添了許多風雨。據說搜狐給 出的薪水很誘人,這也說明了外界對鳳凰的認可。談及被挖墻腳一事,劉爽含笑回應,雖然對劉春的離職感到遺憾,但并不影響鳳凰視頻的發展,鳳凰網是一個 整體,而不是某一個人的舞臺。就競爭方面,劉爽表示,搜狐視頻優勢在于娛樂新聞,本質屬于娛樂產業,而鳳凰視頻的專長則是特色,是資訊短視頻,屬于媒體 產業,兩者各自為營,不存在業務上的直接競爭關系。似乎是為了證明劉春的出走并未影響到鳳凰視頻的前程,緊接搜狐之后,鳳凰網成為國 內第二家表示將把視頻業務作為戰略任務重點發展的門戶網站,全面啟動了鳳鳴計劃。在劉爽的規劃中,鳳凰視頻定位于視頻媒體路線,打造中國最大的視 頻資訊觀看、聚合、分發平臺。在他看來,無論從內容資源、團隊構成、用戶構成等各方面,這都是將其優勢最大化的通途,并從中創造視頻網站一雞多吃的發 展和盈利模式。論斷信用問題不能以偏概全今夏,中概股在美股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頻遭停牌、屢被舉報、誠信受疑、破發成律。5月12日上市當日,鳳凰新媒體打破了中概股上市即破發魔咒,但在6月16日,鳳凰新媒體堅挺一個月的發行價轟然被破。十年一輪回,市場不僅質疑,互聯網泡沫再次來襲了嗎?親歷過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劉爽顯然不認同泡沫論。在他看來,相較于2001年的不甚成熟的上市企業群體而言,當下的中概股不僅在上市申報方面經 歷了層層把關,而且基本面確實相對成熟很多。股價漲跌本就有其客觀規律,除受市場環境景氣度影響外,破發與否更多是關乎其定價是否合理,是否給予了***者 一定的溢價空間。隨著財務欺詐等案例不斷被曝出,中概股的信用危機凸顯。劉爽認為,信用問題不能以偏概全。中概股欺詐的現象確實存 在,但一般都是發生在OTCBB(場外柜臺交易系統)轉板企業身上。IPO方面,美股市場比A股市場信披制度更加嚴格,正常通過IPO審批程序的企業都是 ‘自由戀愛’,資料完全公開透明,獲得市場的充分認可。
更多網絡知識及相關網絡服務請QQ咨詢深圳網站建設公司QQ:236127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