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他管得動我,別人說我也不聽,實在不行的時候他們會找李誕?!?/section>1月9日晚間,脫口秀演員池子在微博發布截圖稱自己被移出笑果文化內部群“笑果藝人大家庭”,并@吐槽笑果文化CEO賀曉曦(微博ID 賀叔叔很忙)稱“你挺有意思啊,你怕我哈哈是嗎?”。據傳,池子群發給同事了一段文字,隨后信息截圖被曝光。池子稱笑果文化是一個大型傻逼公司,并表示自己終止與公司的合作是不想“攪和這坨稀屎”。池子還稱:“上面的人,下流,骯臟,自己人搞自己人”。當日晚間,賀曉曦在微博上發聲明稱,旗下藝人王越池(池子)提出解約訴求,公司正尋求與其進行法律層面的協商。并表示,暫不對“池子解約”一事發表其他評論。2017年,《吐槽大會》橫空出世,捧紅了言辭犀利、吐槽幽默的李誕和池子,一檔綜藝節目使得脫口秀走進更多大眾的視野,而其背后的出品方笑果文化更是在一年內接連完成三輪達數億人民幣的融資。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笑果文化(全稱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為葉烽,其中,葉烽持股34.73%,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笑果文化CEO賀曉曦持有6.7%的股份;李誕(原名李瑞超)持股5.03%,同樣在臺前活躍的池子并未在公司股東之列。在第一季《吐槽大會》出圈之后,笑果文化一直在快速進行商業化變現,包括那個看起來什么都無所謂,“人間不值得”的李誕。接廣告、接通告、成立新公司……李誕的商業價值和商業版圖都在不斷的提升和延展。但在商業社會里,池子的桀驁不馴讓他看起來充滿了叛逆、不滿和憤怒。很早之前池子就說:“我本來就不是什么好人,我的言行和我的職業、名氣沒什么關系大家不要用明星的標準看我,我只是個脫口秀表演者,名氣會阻礙我的真實?!?/section>池子渴望清醒地保持獨立創作,珍惜自己的羽毛,拒絕被商業社會的規則裹挾,但同時,他與在他看來“骯臟”、“下流”的公司越來越遠。直到他最終宣布離開讓他真正被大眾認識的《吐槽大會》節目,并且直到如今將這場離開以開撕的形式落定塵埃下來。如果真如池子圖中所說,“公司很多編劇、導演、演員碰到的傻逼事我聽過很多,也經歷過很多?!?、“公司很亂、領導很精,用所謂喜劇夢想牽著大家走,但其實是做大夢?!?、“自己人搞自己人?!?/section>作為笑果文化核心的內容生產來說,首席內容官李誕是核心的管理層,作為內容創作者來說,李誕天賦異稟,兩個小時寫的稿子比別人兩天都強,但作為內容管理來說,李誕的隨性自在反而會成為他的痛點。不久前,李誕參與了主打老板日常工作主題的綜藝節目怒《老總來了》,這檔綜藝用真人秀加現場吐槽點評的方式進行節目。李誕的“喪”式主義也全然展現在了管理工作上?!拔規c到就幾點開會”,公司發布新決策的時候,作為管理層的李誕僅僅出席了會議,正式頒布的事情則讓公司的執行去做,甚至說:“自己其實有點不敢面對員工?!?/section>此事引起了同為節目嘉賓的海清的吐槽,海清認為,李誕作為公司的主心骨,在發布新的制度的時候,應該以一個正式的態度和嚴肅的姿態去面對這個事情,而不是如此隨意,把這個一個得罪員工的工作完全交給自己的下級去做,“在這件事情上,李誕應該拿出自己的態度,讓員工知道自己是支持這個制度的,這樣才不會讓下級有那么大的壓力?!?/section>脫口秀演員、編劇、策劃人、作家、藝人、初創公司管理者......李誕的身份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但這么多身份里李誕曾坦言,最不擅長的是管理者,“我不太會管理,但是不得不做?!?/section>從客觀來講,都說經濟下行是幽默文化發展的好機會,但在資本寒冬、頻繁裁員的2019年,主打幽默文化的笑果文化,卻并沒有交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招牌節目《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新一季反響都平平,其中,第四季《吐槽大會》豆瓣評分僅有6分,是該節目系列開播以來的最低記錄。兩個王牌節目甚至被觀眾詬病是兩個洗白明星,制造賺錢新人的節目,年底,笑果文化傳更是被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301000。曾經一年融資三輪,加速成長的笑果文化在2019年失速了。
2、笑果未來何方?
從笑果文化的發展來看,公司的野心并不在做一家制作公司。這樣的基因來源于創始團隊的葉烽和賀曉曦,共同出身于湖南衛視的經歷教育他們“一定要做產業?!?/section>事實上,笑果文化在打造產業鏈上的速度也非???。線上,笑果文化擁有視頻節目《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周六夜現場》,以及音頻課程《幽默工具箱》;線下,笑果文化打造了笑果工廠livehouse,并且跨圈層聯合舉辦脫口秀活動。這些布局獲得了南山資本的青睞,南山資本甚至連續參與了笑果文化從A輪起的三輪融資。在南山資本創始合伙人何佳的眼里,笑果文化是一家年輕態喜劇產業鏈公司,“傳統綜藝公司往往面臨新節目模式開發難度大、產業鏈布局單一的問題。笑果的優勢是,擁有從線下培訓到劇場演出,再到綜藝曝光的完成藝人培養產業鏈,并有機會向情景喜劇以及喜劇電影延伸?!?/section>有足夠大的想象空間,但要想真落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脫口秀最早起源于歐美國家的話劇表演,為了避免觀眾在換幕過程中感到無聊,特地安插一些講笑話的表演,之后一些酒吧藝人開始效仿,將其當成一種“街頭藝術”。電視節目興起后,這類表演則被安排在節目錄制中,用以暖場或串場,從而逐漸成為了一項專門的表演形式。在西方直白語境下,脫口秀文化日益被觀眾喜愛,隨著酒吧文化與劇場文化的發展,為脫口秀帶來了巨大的線下演出的市場空間。電影行業也向脫口秀拋出橄欖枝,圍繞著脫口秀所衍生出的一系列文化產業被逐步建立起來。而在國內,脫口秀文化的引進最早是從酒吧效仿開始,直到網絡綜藝興起后,脫口秀文化在線上渠道快速爆發,但是與之對應的是,快速發展下不完善的線下基礎、人才機制以及行業認知。拿笑果文化來說,除了管理問題以外,人才的匱乏以節目比賽機制來反逼大家寫出段子,直接引起了池子的不滿,創作變成了一件功利性的事情。同時,中美的文化差異導致中國的東方語境表達更含蓄,西方語境表達更直白,而脫口秀這樣直白吐槽,甚至在“邊緣冒犯“的語言形式,對觀眾來說會略有不適,分寸感更是難以把握,多有脫口秀演員的梗觀眾沒接住冷場尷尬的時刻發生。在國內總有點“水土不服”的脫口秀文化究竟該如何突圍,是擺在笑果文化面前的一道命題。對于國內的脫口秀發展而言,國內的脫口秀發展雖然已經經歷數年的發展,但是脫口秀這個垂直細分領域仍處于早期階段。雖然《今晚80后脫口秀》、《吐槽大會》這樣的爆款節目的出現把單人脫口秀推到了大眾視野,但是這其實并非是常態的脫口秀的成功,而是偶然的綜藝節目的成功。畢竟笑果文化的另一款招牌節目《脫口秀大會》,至今也著實反響平平。在海外,從街井到電視直播,脫口秀已經發展為十分肥沃的土壤,優秀的脫口秀演員如若希望出名,他需要線下俱樂部多年的摸爬滾打,才有機會成為演播室,最終成長為頂級脫口秀演員,進入頭部藝人的行列。而在國內,脫口秀并非是一種街頭藝術,并且是自上而下的。雖然笑果文化以及一些別的脫口秀劇團都認為線下演出才能打磨出優秀的演員,之后才能再反哺線上,但事實上,目前只有通過線上獲得足夠多受眾的脫口秀演員,才能夠支撐起一場線下表演的票房。而這一點,則讓國內的脫口秀從單純的語言表演上升為節目制作,大大提升了入局門檻,讓國內離所謂的脫口秀遍地開花,還差了很多年。正如大張偉在《吐槽大會》上說:“池子是中國脫口秀的未來,但中國的脫口秀沒有未來?!?/strong>